机电分院教学质量年度报告
一、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
(一)办学定位
办学定位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“德育为先、能力为重”的教育理念,强化实践、提高技能,加强德育、提升素养,培养面向生产、管理、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。
(二)培养目标
培养目标:立足江西、面向全国,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,人格健全、基础扎实、知识面广、视野开阔、富有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,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、应用型人才。
(三)本科专业设置
分院院现有本科专业6个,涉及工学、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,分别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机械电子工程、车辆工程、汽车服务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。
(四)全日制在校生情况
本年度,分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898人。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826人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164人、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33人、车辆工程专业207人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105人、物流管理专业363人。
二、 师资与教学条件
(一)师资队伍
分院现有由教授、副教授、高级工程师、高级技师、高级实验师为引领的教师队伍,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8%。双师型素质教师29人,占27%。形成了专兼结合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,为分院各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。
生师比17.9:1
(二)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
学院积极发挥教授专家在专业建设、应用型人才培养、教研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引领指导作用。为本科生上课(含实践教学)的教授、副教授比例为100%。
(三)教学设施应用情况
分院现有实验室14间,面积约2172㎡,拥有各类实验仪器和设备800余台(套),设备资产总值约800余万元。实验室承担了分院各专业23门课程实验、50余个实验项目教学任务,以及各专业课程设计、学科竞赛、课外科技活动、综合实践课等教学任务。

三、教学建设与改革
(一)专业建设
1.分院对照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指标,以内涵建设为目标,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。明确人才方案修订要求,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与办学定位、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一致。与时俱进,定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,完成了2019年版、2020 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。
2.组织了新增本科专业的申报工作
2020年学校布置本科专业新增工作。分院以市场为导向,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、师资、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,分院组织申办机器人工程专业,在学校的支持下,分院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专业建设进行了评议,并按时向省教育厅呈报了新增本科专业的申报材料。
(二)课程建设
1.本学年,分院共开设本科生必修课、选修课等135门,共270门次。
2.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,落实课程建设规划。明确课程建设任务,按照学校《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》要求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,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。优化课程结构,成立专业基础课课程团队。注重课程重组和整合,适度压缩学分总量,提升实践课程学分比例,不低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一。
3.继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分院严格落实学校“停课不停学、停课不停教”的工作要求,通过提前谋划、整体布局和精心准备,积极组织电子教材,多次组织分院教师线上教学预演,实现了分院所属全部课程线上教学的有序开展。
强化网上教学质量监控。根据学校教务处部署,加强网上教学巡视,分院领导在线随堂听课;注重对各类网上教学信息和教学效果的反馈。广泛收集师生意见,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教务处反馈,督促教师合理组织网上教学活动,提升网上教学质量。
妥善安排实践教学及期末考试。指导教师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,采用“居家实验+返校后线下实验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,疫情稳定后,组织分院学生返校开展线下实验和金工实训,实现了线上实验教学与线下实践操作的平稳衔接。
4.制(修)订了分院各专业的课程教学(实验)大纲。
(三)教材建设
1.推进教材建设,主编参编新教材。鼓励教师自编写教材。
2.规范管理,选用优质教材。参照学校《教材选用管理办法》,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,选用坚持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。
(四)师资队伍建设
1.师德师风建设
分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、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要求,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特点和规律,引导教职工自觉提高师德师风素养,践行教书育人,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,注重落实师德师风的监督和反馈,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、职务聘任、职称晋升、派出进修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,激发分院教师爱岗敬业、关爱学生、心系分院发展的情怀。
2.人才引进及队伍建设
分院围绕学科专业的研究和发展方向,通过积极引进和培养,不断优化教师队伍。鼓励骨干教师进修培训、参加学术交流,实行“教学导师制”的传、帮、带制度,促进青年教师成长。逐步形成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,以中青年教师骨干为支撑,具有稳定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梯队。本年度引进教师7名,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名,硕士学位教师4名。
(五)实践教学
1.实验课程开设情况
本年度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46门(19.2学期21门,20.1学期25门)。
2.本科生毕业设计(论文)
本学年共开设了628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(论文),有 63 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(论文)的指导工作,其中,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约占44.4 %,学校还聘请了48位外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。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到10人。
3.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
分院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、江西博茂机械有限公司、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动力总成工厂、苏宁物流、京东物流、顺丰速运、广甸大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层次合作,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,搭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平台和就业平台。本年度因新冠疫情的影响,分院五个专业采用了线上生产实习,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分院校外实习基地苏宁物流、京东物流实施了现场生产实习,其中在苏林物流实施了顶岗生产实习。通过师生共同努力,圆满的完成了特殊情况下的实践教学任务。
四、质量保障体系
教学是立院之本。分院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中心地位,坚持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,把人才培养作为分院发展的中心任务。分院领导每学期都定期深入教室和实验室听课,参加教学工作会议和师生座谈会,随时掌握教学动态。从教学质量保障的运行机制来看,实施校、院、专业三级管理。从教学质量保障队伍来看,形成了由学校领导、教学督导、分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、学生信息员构成的五级教学反馈和质量监控体系。加强质量信息运用和反馈,确保本科教学得到常态化、全方位、全过程的监控。
五、学生学习效果
(一)毕业情况
分院2020届共有本科毕业生623人,实际毕业人数622人,毕业率为99.8%,授予学位人数622人,学位授予率为99.8%
(二)就业情况
截至2020年9月,分院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7.94%,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在85%以上。其中,到企业就业人数占81.72% ,考研升学人数占13.6%。毕业生去向见下表。
序号 |
就业去向 |
人数 |
备注 |
1 |
政府机构 |
2 |
|
2 |
事业单位 |
2 |
|
3 |
企业 |
447 |
|
4 |
升学 |
85 |
|
5 |
其他 |
11 |
|
(三)转专业情况
本学年,分院转专业学生6名,占2020级分院本科生数比例为1.863%。
(四)学生学习满意度
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看,网上评教分数平均值达到96.98分。
(五)学生考研和获省级及以上奖励
分院坚持以人为本,以学生健康成才为中心,始终把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。从创建和谐校园、文明班级入手,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。每年竞赛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,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,学生动手能力得以加强,综合素质不断提高。分院重视学风建设,注重人才培养效果。分院认真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,帮助学生制定考研目标,以考研带动学风,历年来,分院毕业生中共有232名同学考取了中南大学、复旦大学、重庆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,考研人数和考研录取率连续一直位居全院第一。分院学生在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等各级大赛中屡创佳绩,荣获省级以上奖励100多项,分院学生本年度获得各类省级以上科技比赛奖项共30余项,其中特等奖1项,一等奖9项,二等奖12项,三等奖15项。
六、工作思考
(一)进一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
根据“应用型人才培养”目标,结合市场调研,进一步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,找到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方法。
(二)加强教师队伍
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稳定教师队伍,满足教学、科研团队建设的需求。加强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紧密联系。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保障。
(三)优化教学资源
加大各专业经费的投入,更新教学实验设备,同时加强维护和管理,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,拟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。
(四)稳定各专业规模、进一步提高就业率
提请学校调整招生规则,引导高中毕业生填报分院各市场需求较大的专业,确保各专业招生人数,稳定各专业规模。同时拓宽就业渠道,进一步提高分院毕业生就业率。